音樂會名稱
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
要台灣人放棄諧音梗已經 Taiwan 了,身為一個念了 12 年音樂班的小朋友,在取自己的音樂會名稱的時候,當然要跟音樂扯上關係啊!我覺得這個現象更有意思的是,在學生音樂會特別容易發生。所以,今天我整理了所有我還記得的、我曾經參與跟主辦的音樂會名稱。
2018 - 十八相 Song
我國小六年級的畢業音樂會。十八相送其實是男女情侶送別的代稱,正好我們班有 18 個人、畢業也有相送祝福之意,於是選擇了這個名字。但只寫十八相送就太無趣了,所以必須要把送 ㄙㄨㄥˋ 替換成 Song。
▲ 當時演奏的曲子是舒伯特《即興曲》第四首,降 A 大調,作品編號 D. 899。
2019 - 樂饗 Musically
國中一年級的實習音樂會。《樂饗》指的其實就是「音樂饗宴」,說實話這個名字取的還不錯,而且沒有諧音梗,給過!
▲ 主視覺當然是我設計的,還用 After Effects 做了動態的版本。
2021 - 異行狂想曲
國中三年級的畢業音樂會。其實我有點忘記當初為什麼會用「異形」出發耶?但我們的「異行」指的是異國旅行,因為大家演奏曲目的作曲家來自世界各地,包括西班牙、美國、匈牙利、德國等。這次音樂會也正好是疫情期間舉辦,差點變成疫情狂想曲。
▲ 那時的我還是樂團首席呢。
2022 - 樂球漫步
高一的實習音樂會。那個時候我很喜歡 Bart Howard 的《Fly Me to the Moon》,就靈機一動取了這個名稱。月球 = 樂球,應該不用我特別解釋了吧。
▲ 有認真讀我的部落格的人,應該會發現一些熟面孔。
2023 - DUALITY 跨越古典的奇幻旅程
啊哈!終於有一個跟音樂沒關的標題了。因為當初跟我同屆的音樂班只有兩個人,我們又有四手聯彈的節目,就讓我想到 Duo / Dual / Duet / Duality 這幾個詞,後來就選擇了 Duality。
真的很懷念可以每天練琴的時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