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多重身份的困擾

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

最近因為開始經營新的品牌 defines 定義文化(是我的影像品牌!歡迎你找我合作。),這陣子又架了一個新的網站 jaron.tw,常常會需要有填寫姓名、或是創立新的使用者名稱的需求。

我發現我現在的身份定位搞得好混亂,過去大概可以是簡單的二分法:

  1. 小胖Fattie @fattie0926 這是我的「創作者」身份,也是我大部分時間跟觀眾、客戶互動的身份

  2. 王則倫 @jaron.tw 其實可以把它想做這就是「我」

這很重要嗎

重要啊!至少對我來說還蠻重要的。畢竟姓名不只是字面上的標籤,還牽扯到我怎麼呈現自己、其他人類怎麼跟我互動。舉例來說,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是「小胖Fattie」,這些觀眾們還會記得我嗎?又或者,假設小胖真的不再在社群媒體上活躍,「數字上」的社群影響力瞬間被大大削弱,該怎麼辦?

這也是我還在尋找一個平衡的問題。

至少⋯現在怎麼分

現在的我為了經營 defines 定義文化,名片上多半會寫「王則倫」,因為導演、創辦人、負責人這些角色,好像還是需要比較正式一些。

現在對於「小胖Fattie 」的看法,比較像是一個定義文化旗下的子品牌、或是旗下的創作者;而「王則倫」則代表著我。或許之後,我會以「王則倫」的身份,在定義文化的 YouTube 頻道 上發布更多作品也說不定?


現在在閱讀的人類,會不會也同時扮演著好幾個不同的自己?你又是怎麼區分的?如果你有什麼好點子的話,也歡迎寫信到 hi@fattie.io 跟我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