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我決定離開社群媒體
哈囉 👋 歡迎你來到我的新網站!
大多數人聽到我沒有 IG 或 Facebook,都會驚訝地問:「你怎麼活下去的?」這個問題也讓我想了很久,甚至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,才真正做出離開社群媒體這個決定。
在這篇文章,我想清楚地告訴你:
- 為什麼我決定離開社群媒體?
- 我是怎麼做到的?
- 作為創作者,沒有了社群媒體,我要怎麼繼續?
- 以及,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
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了解我的想法,也能給你一些新的思考角度。
哈囉 👋 歡迎你來到我的新網站!
大多數人聽到我沒有 IG 或 Facebook,都會驚訝地問:「你怎麼活下去的?」這個問題也讓我想了很久,甚至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,才真正做出離開社群媒體這個決定。
在這篇文章,我想清楚地告訴你:
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了解我的想法,也能給你一些新的思考角度。
雖然比賽已經過了兩年多,但時候有些特定的旋律、曲風,情緒,還是會讓我想起我、鋼琴,還有不安靜的冷氣在四樓度過的夜晚。
喔對,還有不知道為什麼有時候很鹹,有時候又會有點甜的貢丸米血湯,還有雞肉飯加滷蛋,內用。
不要被帳單上的最低應繳金額迷惑,雖然準時繳出最低金額可以避免遲繳,但長期的循環利息會大幅超過你原本需要繳的錢,也會影響你的信用分數。最正確和安全的作法,是在每次繳費期限內全額繳清。
幾個有關信用卡的小知識:
總而言之,信用卡是一個很有利的工具,但務必要謹慎使用,避免陷入債務陷阱。
(文末有補充觀看,讓你知道為什麼可能使用現金很可能會虧錢)
面試官:你有什麼特殊技能
我:中打一分鐘 195 個字
雖然 OpenAI 的 Sora 實力強大,但你有沒有想過它的訓練資料來源呢?
好奇的我做了點研究,約半個月前,OpenAI 的 CTO Mira Murati 接受了《華爾街日報》記者 Joanna Stern 的採訪。當被問及「你們用了哪些數據來訓練 Sora?」時,Mira 僅表示他們使用了公開可獲取的數據,並未能確定具體細節。而當記者追問是否包括 YouTube、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平台的數據時,CTO 則回答說,如果這些數據是公開可獲取的,那麼有可能會被使用,但她並不確定。
今天晚上的演出太讓人驚艷了 I knew it would be great, but I didn’t expect it to be so good!!!
第一次體驗到樂團能有這麼寧靜的音量,還有音樂廳居然可以這麼安靜(各位觀眾超棒的😭)!
西貝流士的協奏曲從一開頭就被驚艷到了,搭配上 Janine Jansen 的詮釋從頭認真聽到尾 🥹
下半場的 D 大調第二號交響曲也是,主題不斷出現,但每次都能帶給觀眾新的驚喜。
已經開始期待下週四的萊比錫了:)
Today I tried to put my cellphone in my backpack, where I cannot reach immediately. From 8 am I started to have the urge to check notifications, for the Screen Time was automatically unlocked at 8. However, I resisted it. It was not until 10 am that I first checked my phone because I needed an internet connection to make a presentation.
I can’t help but wonder why we’ll have the desire to randomly reach for our phones and keep scrolling it. It’s kind of hard to resist. Then, I suddenly realized that our behavior is trying to seek for a sense of satisfaction. Whether it’s scrolling through social media, playing video games, or watching short-form videos. These activities take little effort but instantly give you a generous amount of satisfaction. More accurately, it’s a behavior seeking for what I called “instant dopamine”.
(一)試題
【提示】如果可以穿越時空和一位歷史人物度過一天,一定是個很棒的經驗!請寫一篇英文作文,文分兩段。第一段說明你會邀請哪一位歷史人物和你一起度過這一天?為什麼?第二段描述你會如何規劃這一天或一起做些什麼事。
It is such a blessing that human beings are capable of creative thinking, making people can’t help but organize sentences starting with “What if”. — What if after scientists grinding for a few more decades, suddenly new research revealed that a time machine is practically possible to build?
為什麼我們總是會擔心自己做不好?在台上揮灑汗水、考試奮筆疾書時,為什麼總是會有一個質疑自己的聲音?為什麼事情完成後總是會感到不滿足,不如預期的好?
以學習音樂來說的話,其實我們並不是沒有進步,而是在學習的平原過程中,我們「習慣」了我們已經進步的東西。換句話說,我們已經把這段時間練習的事情是為習以為常,並且是一件好事!因為我們不需要做額外的思考,就能達到以往做不到的事情。
而上台時我們就會以目前處在的高度去表現,不用期待會有更好或是更不好的表現,更不用責怪自己為什麼沒有跟在平常練習、讀書時表現一樣好,因為——這些進步已經默默的累積在你身上了。
大概半年前偶然關注到 Andrej Karpathy(Tesla 前 AI 部門主管,今年二剛月重返 OpenAI ), 在他的頻道上看到神經網絡(Neural Network)的入門介紹,讓我從完全不懂 AI 跟什麼 back propagation、跑去問數學老師梯度下降是什麼碗糕,還有一邊洗澡一邊看 3Blue1Brown 的微積分教學,各種荒謬的學習過程。到現在稍微對神經網路的學習有點概念、能做一些極度簡單的應用等。
不到半年的時間,Open AI 已經有 ChatGPT 跟 GTP-4、微軟兩天前發表了 Copilot、Google發佈會時找不到 Demo 手機的 Bard,還有繪圖相關的 Midjourney 等,這快速進步根本超越指數型成長跟我的想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