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演講雲霄飛車

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

每次有一場新的演講,我的狀態就會像坐雲霄飛車一般的循環:

  • 🎉 好開心!又有新的機會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的創作旅程了!
  • 😱 好可怕!我上台到底要講什麼呀!
  • 🤔 好懷疑!我值得站上這個舞台嗎?1
  • 😬 好緊張!為什麼演講剩下兩天就要開始了?
  • 😩 好焦慮!可以趕快讓我講完結束嗎 😭
  • 🥳 好開心!我又完成一個大目標了!

如果像以前一樣一個月有兩三場演講或授課的話,可能還會有不同的階段重疊在一起,簡直是一場災難。而這幾天大概在好緊張跟好焦慮的階段間徘徊,難怪我會睡不好。

默默進步

這幾天不斷陷入自我懷疑的循環。

雖然要分享 25 分鐘的內容不是什麼難事,但我覺得這次的演講跟我過去分享的活動定位有蠻大的區別,不能只是單純的經驗分享。我一直在思考我要怎麼從我的創作經歷和故事中,提供比「聽了一個故事」更多的價值,我不希望大家聽完我的演講後只覺得:「喔,這個弟弟好像蠻厲害的喔」,然後就沒有然後了。

在不斷地跟朋友、ChatGPT 的討論過程中,我回頭看了一下過去兩年準備演講時我錄下的片段。才發現 —— 我其實默默地進步了很多耶。

後天的這場活動是我今年的唯一一場演講,或許是過去五年的經驗累積、又或是這幾個月寫文章所訓練的邏輯思考。我發現我不再像過去一樣會在同一個想法繞圈圈、有許多冗言贅字或是填充詞(就、然後、痾),也可以更有自信的發表一個觀點,甚至可以從容地掌握停頓和語氣的節奏。

嗨,2023 年的我

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之後,我馬上想到了我在 2023 年所寫下的文章《你其實沒有表現不好》。會有這個體悟的契機,是當初在準備鋼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我,也陷入了不斷自我懷疑的迴圈。明明上禮拜把這個樂句修的很漂亮了,為什麼今天卻感覺失去了魔力?明明前天好不容易把這個技巧練起來了,為什麼今天又變的笨手笨腳的?

寫下這些文字的當下,又讓我想到我在畢業 VLOG《高中畢業的那五天》所提到的,我到底在不滿意什麼?但好像又是這些不斷地對自己不滿,才讓我將自己推向極限,而默默的成為了今天的我吧。

(在畢業 VLOG 中也有提到,我是過分感性的理工男。我想現在應該是感性的我在寫文章吧)


記得去讀:

Footnotes

  1. 其實一直很想寫有關冒牌者效應(Imposter Syndrom)的文章,但我覺得我還沒準備好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