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裝不在乎
在重新開始剪輯畢業 VLOG 以前,我就下定決心要放下自己不自覺所設下的框架和限制。
我不需要思考該如何透過剪輯抓住大家的專注力,不需要華麗的調色、嚴謹的混音,更不需要花俏的縮圖來讓大家點進這部影片。我甚至默默的認為,就算這隻影片上傳之後,只有 50 個人看過,我也不在乎,因為做這件事情的時候,我是真心感到快樂的。
然而,當影片上傳到 YouTube 之後,看見觀看次數的我 —— 還是感到了焦慮。
在重新開始剪輯畢業 VLOG 以前,我就下定決心要放下自己不自覺所設下的框架和限制。
我不需要思考該如何透過剪輯抓住大家的專注力,不需要華麗的調色、嚴謹的混音,更不需要花俏的縮圖來讓大家點進這部影片。我甚至默默的認為,就算這隻影片上傳之後,只有 50 個人看過,我也不在乎,因為做這件事情的時候,我是真心感到快樂的。
然而,當影片上傳到 YouTube 之後,看見觀看次數的我 —— 還是感到了焦慮。
我以為我已經是一個很不受限制、不受各式各樣的框架限制的人了。
最近寫部落格越寫越起勁,發現自己有好多主題想寫,一天甚至會寫個好幾篇。所以同時我也有點不解,如果我有這麼強大的創作量能,為什麼我在影像創作上會遇到連腳本都寫不出來的瓶頸?
要是、如果、假設,
其實不管怎麼樣,我們能改變的都只有現在和未來。
所以某種程度上,或許我們也只能真心相信,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宇宙,就是最好的版本了。
不過有時候,雖然是很稀有的時候,生活裡也會發生那種 —— 原來自己的宇宙也可以有最好的結果,的小幸福。
在這些稀有的時刻到來以前,還是需要好好生活呢!
這幾天在刪照片的時候,發現我的相簿有超級無敵多高中的時候拍的黑板。幾乎都是物理課的。

最近的我正好在被物理期中考荼毒,發現好像有很多內容是高中的時候好像曾經有聽過那麼一點點、好像再從記憶裡深挖一點點就可以想起當初的我究竟學了什麼。
開學第一週的我望向課表,發現經過三次選課後,我仍然只有六學分的必修課,所以第一週要到處跑加簽已經成為了事實。看著塞滿人的教室,我只能站在教室最後面等待老師說明加簽規則,沒想到就在這時,上學期所有跟離開學校相關的想法,居然又再接二連三的的冒出來 —— 才第二堂課而已耶?
這篇文章是給 19 歲的自己的一個紀錄,也分享給在創作路上的每一個人
經歷了幾天目標迷航之後,這幾天我開始嘗試設立明確的每日任務目標,我習慣在一個無印良品的 Notepad 上寫下一天該做的三個大任務。所以,昨天我開始寫被我放了兩個月的電影鏡頭腳本,但⋯⋯我坐在電腦前至少三個小時,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?無法推動進度的壓力讓我有點焦慮,於是我決定先去洗個澡。
一邊聽著《AVĪCI (01) - EP》,一邊思考為什麼寫個影片逐字稿會讓我這麼頭痛。想著想著,忽然有一個領悟,我發現 ——
我喜歡的,並不是「拍」影片這件事,而是把我自己的生活,透過「影片」這個媒介跟大家分享。
嗯?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