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嘗試社群媒體

·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

最近接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演講邀約,雖然還不能跟大家分享,但是跟影像、科技,還有最新的技術息息相關。因為舞台真的很大(物理上和意義上都是),我開始覺得有點 FOMO,在一個充滿「最新」資訊的場合,身為講者的我,怎麼可以沒有用社群媒體來跟上最新的潮流呢?

所以,我嘗試把它們給載回來了。

為什麼要重新下載

除了 FOMO 以外,另一個原因其實是我希望能獲得一些靈感上的刺激。在過去的幾個月裡,我接收資訊的管道逐漸變得非常受限,大概只剩下我的 RSS 閱讀器裡所訂閱的內容、還有少數我使用 RSS 訂閱的 YouTube 頻道。這些都是很棒的深度內容,但有時候仍然會覺得稍微受限了些。

在過去一年中,我的 YouTube 頻道只更新了五部影片,甚至 2023 年至 2024 年間,有一年的時間是沒有更新的。在某種程度上,我覺得這個邀約正好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契機,讓沉澱了一兩年的自己可以重拾創作的樂趣。所以,我決定來看看社群媒體上的創作者們,現在都在做什麼。

感覺怎麼樣

先說數據上的結論,我在禮拜三的時候下載了 Facebook、Instagram,還有 Threads,結果禮拜四的晚上他們就被我刪光光了。Instagram 的使用時間佔了一個半小時、Threads 一小時,還有二十分鐘的 Facebook。(在寫文章以前我以為我下載了他們好幾天,沒想到其實只有兩天)

剛下載下來的時候,覺得還蠻有趣的。不知道是不是演算法改變了(或是他不認識我了?),感覺我的 Threads 不像我印象中,有那麼多的煽動性言論,反而有比較多時事討論(這週剛好是新 iPhone 發布)、影視相關的小知識,或是一些蠻有創意的好笑廢文。而 Instagram 則還是老樣子,滿滿的廣告,還有滿滿的 Reels。最近還推出了一個新的快拍功能,看起來很像是從其他軟體致敬來的功能。

有趣,為什麼不用?

搭客運真的是很無聊的一件事,所以剛剛提到的一兩個小時的使用時間,基本上都集中在週四的交通時間。沒錯,偶爾看看 Threads 上的小廢文、刷刷 Instagram 上的短影片,確實還蠻有趣的。但,我覺得這個「有趣」的程度,是完全無法跟其它真正能讓我快樂的事物相比的。

就算我沒有辦法在客運上彈鋼琴,我也更願意把這些時間拿去看 Johhny Harris 跟一整個團隊花上數百小的時間做出來的半小時、甚至一兩個小時的獨立報導紀錄片(最近很喜歡他們的影片,Johhny 非常擅長說故事,剪輯、配樂,還有動畫都超級厲害,還能學到很多知識)。

至於社群媒體(Social Media)的「Social」部分⋯⋯沒錯,我確實能在社群上看到我朋友們的最新動態,但這並不等價於跟他們維持親密且有意義的友誼關係,就如同我在《為什麼我決定離開社群媒體》所提到的。與其在社群上發我今天午餐又吃了什麼的照片,我更願意定期花時間建立有深度的連結。我們可以一起吃頓飯、喝個咖啡,或是在彼此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,也可以只在通訊軟體上聊聊天,我覺得都比「回覆限動」或「在貼文留言」更有價值。

所以,我還是又把它們給刪除了。沒有任何猶豫。

處罰

在把 Instagram 載回來的時候,發現兩件有趣的事情。第一件事情是,我原本的帳號有一萬多粉絲的追蹤,結果現在掉到了 9,993,是一個蠻難看的數字,畢竟我不太可能第二次慶祝突破一萬追蹤。我可以理解我這個極低的更新頻率可能會失去一些粉絲,但總覺得有種被 Instagram 處罰的感覺(😈:你不繼續在我們的平台上產出嗎?那我們只好開始清理你的粉絲了)。

第二件事情是,我們有了 iPad 版的 Instagram 在 GTA 6 以前,並且居然在「追蹤中」的頁面有明顯的選項,可以選擇只看朋友發布的內容,真是太好了。但是我們熟悉的首頁,居然剩下限時動態跟 Reels 的內容?完全看不到貼文了。

說好的創作呢

這時你可能會好奇:你不是說要取得新的靈感嗎?這樣你要怎麼創作?身為講師真的可以不用社群媒體嗎?

針對前兩個問題,我現在的解決辦法是把 YouTube Premium 給訂閱回來。雖然現在的演算法仍然不是那麼理想,但至少我有一些上了新作品我一定會看的頻道、同時多了一些接觸到新內容的機會。針對第三個問題,其實我也還在思考耶。我覺得需要把影響力建立在專業的利基市場,而不是僅僅把影響力建立在這些平台的數字上。

(題外話:現在的免費版 YouTube 真的很猖獗,打開 App 的第一個推薦內容居然就是廣告。廣告、Shorts,跟長片出現在首頁的比例大概是各三分之一。同時 YouTube 的廣告政策仍然沒有改善,我沒想到在 2025 年還能看到「地方媽媽需要你」的廣告。拜託一下,這是 YouTube 耶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