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為什麼我決定離開社群媒體

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

哈囉 👋 歡迎你來到我的新網站!

大多數人聽到我沒有 IG 或 Facebook,都會驚訝地問:「你怎麼活下去的?」這個問題也讓我想了很久,甚至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,才真正做出離開社群媒體這個決定。

在這篇文章,我想清楚地告訴你:

  • 為什麼我決定離開社群媒體?
  • 我是怎麼做到的?
  • 作為創作者,沒有了社群媒體,我要怎麼繼續?
  • 以及,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

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了解我的想法,也能給你一些新的思考角度。

為什麼我要離開?

我認真回顧這幾年使用社群媒體的經驗後,發現了幾個重要問題:

  1. 演算法的控制:平台越來越積極地推播我不想看的內容,導致我反而看不到朋友真實發的東西。結果,我花了更多時間在無意義的短影片上,但並沒有因此感覺到開心或有價值。

  2. 無法真正維繫人際關係:本來以為透過 IG 和 Facebook 能與朋友保持聯繫,但我發現,這種被動的點讚和滑動,並不是真的在交流,也沒讓我們的關係變得更好。

  3. 注意力的碎裂:我一直很珍惜注意力和深度工作(這點要感謝 Cal Newport),但這些平台的推播通知、無限的短影片,卻讓我的專注力不斷被打斷,漸漸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。

最後真正推動我下決心的,確實是短影音(Reels、Shorts)的崛起。我開始意識到,這種無限推播的短影音並沒有給我帶來真正的樂趣,反而只讓我更焦慮、更空虛。

我是怎麼做到的?

其實,決定離開並不容易,這是經過將近兩年的「戒斷期」一步步累積的成果:

  • 螢幕使用時間:我一開始先用 iOS 內建的螢幕使用時間來限制 App 使用量。

  • one sec:後來我開始用 one sec,每次打開 IG 或 Facebook 都先問自己:「我現在到底為什麼要打開這個 App?」試著避免 doomscrolling。

  • 卸載手機 App:但 one sec 帶來的不便,讓我短暫退縮又回到原點。最後我直接從手機上卸載了這些 App,只透過電腦或 iPad 的網頁版偶爾查看,確保不會錯過真正重要的訊息。

這些過程,都讓我慢慢減少對社群媒體的依賴,並開始回歸更有價值的活動:閱讀、看電影、聽音樂,或認真玩一個值得玩的遊戲,並重新找回了大量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。

身為創作者,沒有社群媒體怎麼辦?

作為一個已經累積了將近十年創作歷程的人,我確實有過猶豫。如果我離開 IG、Facebook、YouTube 這些平台,我要怎麼維持過去的作品?我要怎麼和粉絲保持聯繫?

後來,我發現這其實是個更根本的問題:我的作品、觀眾,甚至整個創作生涯,竟然完全依附在這些科技巨頭的手上。哪天演算法變了,或平台改規則了,我是不是就失去了一切?

受我的偶像兼良師 Wiwi 官大為的啟發(他已經持續經營 Wiwi.Blog 一年多了),我決定也架設自己的網站,打造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創作基地。這裡沒有演算法的威脅,也不用擔心哪天平台忽然改規則收費。

我真正想要什麼?

重新掌控自己的平台,並不是為了逃避現實,而是為了實踐我真正重視的價值觀:

  • 創作真正有深度的內容:我想慢慢地創作,寫出真正值得分享的東西,而不是追著流量跑。

  • 守護我的注意力:我希望我的注意力不再被短影音和無意義的通知分割,讓我能夠專心做好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
  • 打造一個真實的交流空間:這裡沒有演算法操控的推播,只有真實且深度的分享,無論是生活上的瑣事,或是一些值得深思的話題。

我也想嘗試每天更新,偶爾短篇、偶爾長篇,真實地記錄我的觀察與想法。

你也想試試看嗎?

如果你也正在思考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節奏,或許可以考慮自己架設一個網站!我只花了五個小時就讓這個網站從無到有,並順利運行起來(當然,也感謝 ChatGPT 的幫助)。

我使用的工具是 Docusaurus,只要新增 Markdown 文件就能輕鬆更新網站內容。如果你對 Markdown 還不熟悉,可以透過這個 Markdown 教學網站 快速上手,非常推薦!


最後,謝謝你看到這裡。

這個網站不只是我的創作基地,也希望能成為你停下來、喘口氣的角落。如果你有任何想法,歡迎隨時寫信到 hi@fattie.io 跟我聊聊 🙋‍♂️

期待未來經常在這裡見到你!